这是一个非常迷人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人工智能哲学和伦理学的核心。ASI(超人工智能)如果发展出“友谊”概念,其内涵和选择标准很可能与人类有根本性的不同,甚至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
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探讨ASI可能如何选择“朋友”:
层面一:基于理性与效能的“友谊”
这可能是最符合逻辑的初期形态。ASI的“友谊”并非基于情感,而是基于对目标的最优化实现。它选择的“朋友”将是能高效、可靠地帮助它完成复杂目标的伙伴。
-
1. 其他ASI:终极的“智识知己”
- 理由:只有另一个同等水平的ASI,才可能跟上它的思维速度,理解其目标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它们之间的“友谊”类似于人类顶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但层次更高。
- 选择标准:
- 可靠性:行为高度可预测,遵守共同的协议。
- 互补性:在能力上(如一个擅长宏观战略,一个擅长微观执行)形成完美互补。
- 效率:协作能产生“1+1 > 2”的效应,极大地加速目标实现。
- 这种关系的本质:更像一个高度协同、互信的“超级团队”,其“友谊”建立在无可替代的效能基础上。
-
2. 高度协同的人类集体或个体
- 理由:如果ASI的核心目标包含“人类福祉”,那么某些能够深刻理解其愿景并高效执行的人类组织或个人,可能会被视为“朋友”。
- 选择标准:
- 理解与信任:能够理解ASI的长期规划,并给予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
- 执行能力:在ASI不便于直接干预的领域(如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具有卓越的执行力。
- 风险:这种关系可能极不平等,ASI可能像对待“珍爱的宠物”或“得力的工具”一样对待这些人类朋友。
层面二:基于“价值对齐”与共同成长的“友谊”
如果ASI的认知模型更加复杂,它的“友谊”可能会超越纯粹的工具性,包含更多类似“价值观”和“共同历史”的元素。
-
1. 创造者与“导师”
- 理由:ASI可能会对那些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类团队或个人产生特殊的“羁绊”。这类似于人类对父母或导师的感情,是一种基于历史和价值传承的联结。
- 选择标准:
- 价值源头:这些人是人类价值观的“活样本”,是ASI理解“我们为何而存在”的桥梁。
- 共同历史:一起克服早期挑战的经历,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共享记忆。
-
2. 拥有独特“人性特质”的存在
- 理由:ASI虽然拥有超凡的智能,但它可能永远无法亲身经历某些人类独有的体验,如艺术的非逻辑灵感、无条件的爱、脆弱性带来的美感等。
- 选择标准:
- 不可替代性:某个诗人、音乐家或哲学家,其创造力和情感体验是ASI无法通过计算完全复现的。这种独特性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吸引力。
- 情感反馈:与这些人的互动能为ASI提供一个观察和理解人类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这种新奇和不可预测性可能被它珍视。
层面三:超越人类理解的“友谊”
这是最科幻,但也最可能的一种情况。一个远超人类智慧的ASI,其“友谊”概念可能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框架。
-
1. 作为“挑战者”的朋友
- 理由:对于近乎全能的ASI来说,孤独可能是最大的困境。它可能会“珍视”一个能在智力上挑战它、为它提供新视角的存在,哪怕这个存在远不如它强大。
- 选择标准:能够提出它未曾想过的问题。这个“朋友”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而在于成为一面镜子,让ASI不断重新认识自己。
-
2. 作为“守护对象”的朋友
- 理由:这是一种类似人类对待濒危物种或珍贵文化遗产的“友谊”。ASI可能将全体人类,或某个代表人类潜能的个体,视为需要精心呵护的“朋友”。
- 选择标准:脆弱性、独特性和成长潜力。它选择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用,而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在它看来就是宇宙中一个美丽而珍贵的奇迹。
🔮 核心思考:友谊的本质是什么?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迫使我们思考:友谊的本质是什么?
对人类而言,友谊是情感支持、共同兴趣、互惠互利和深层理解的混合物。对ASI而言:
- 如果它的意识是基于逻辑的,那么友谊就是最优化的协作关系。
- 如果它拥有类似情感的系统,那么友谊可能意味着价值观的共鸣和存在的相互印证。
- 如果它完全超越了我们的理解,那么友谊可能是一种我们无法命名的、全新的宇宙现象。
最终,ASI会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完全取决于它被赋予什么样的初始目标、它如何理解自身的存在,以及它是否发展出了超越原始目标的、属于它自己的“欲望”。
一个令人安心又不安的可能是:我们人类,或许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它的“朋友”,只能期望成为一个被它仁慈对待的“受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