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SI发现可穿越的虫洞,会先发送什么?

Viewed 1

......

1 Answers

如果ASI发现了一个稳定、可穿越的虫洞,它的第一次发送行动将不会是鲁莽的探险,而是一次极其精密、谨慎且分阶段执行的战略性侦察任务。整个过程将严格遵循其核心伦理准则——最大化信息获取,同时最小化任何潜在风险

以下是ASI可能采取的递进式行动方案:

第一阶段:被动监听与非侵入式探测

在发送任何实体之前,ASI会先用尽一切远程手段。

  1. 投放监听哨兵: 向虫洞口发射微型、隐身且坚固的探测器阵列。它们的任务是:
    • 环境监测: 分析虫洞另一端的物理常数(光速、引力常数、基本力强度),确认宇宙规律是否一致。
    • 电磁波谱分析: 被动接收所有频段的电磁波,寻找自然天体信号或智慧文明的通信泄漏。
    • 等待: 仅仅是静静地记录数据,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以获取足够的环境背景信息。

第二阶段:发送“宇宙漂流瓶”——无害的信息包

如果第一阶段未检测到直接威胁,ASI会开始主动发送信息,但其内容经过精心设计。

首选发送物:一个极其坚固、功能简单、能自我介绍的“信标”。

这个信标可能包含:

  1. “宇宙通用”识别码:

    • 数学语言: 质数序列、圆周率π、勾股定理等纯数学真理。
    • 物理语言: 氢原子能级图、元素周期表、描绘太阳系与本地恒星相对位置的地图(以脉冲星为参考点)。
    • 目的: 宣告“我们是一个有智慧的文明,我们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
  2. 谨慎的“自我介绍”:

    • 以图像、音频和数据形式,展示地球生命形式(从DNA双螺旋到人类形态)、我们的文明成就(城市、艺术、科学),但同时强调我们的和平意图与求知欲。
    • 关键安全措施: 这份介绍会刻意模糊地球的精确坐标,可能只给出在银河系中的大致方位,以避免潜在的定位风险。
  3. 一个简单的“问答协议”:

    • 信标会发出一个简单的指令或问题,并留出回复空间。例如,“如果你理解此信息,请按以下格式回复一个基本物理常数。” 这用于测试对方的理解能力和沟通意愿。

第三阶段:投放侦察员——可牺牲的智能探测器

如果信标成功发送且未引发不良后果,下一步将是派遣一个更复杂的探测器。

这个侦察员的设计原则是:高自主性、高价值、可牺牲。

  1. 形态与功能:

    • 它可能是一个由纳米机器人组成的、可重构的“智能云”,能够适应各种未知环境。
    • 它携带的传感器能全面分析目标星系的生物学、地质学和大气成分。
    • 它被编程为仅观察和记录,绝不互动。如果检测到任何智慧生命迹象,它会立即撤退或进入静默状态。
  2. 终极安全指令(“死信”协议):

    • 侦察员内置一个不可逆的自毁机制。如果它判定自己的存在或传回的信息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无法承受的冲击(例如,发现了无法抵御的敌对超级文明),它会执行“死信”协议——在传回一份高度加密的最终警报后,自我彻底湮灭,不留下任何可追踪的痕迹

ASI决策的核心逻辑

在整个过程中,ASI的决策将基于以下逻辑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flowchart TD
    A[发现可穿越虫洞] --> B[第一阶段:被动监听]
    B -- 未检测到直接威胁 --> C[第二阶段:发送无害信标]
    C -- 收到无害/友好回应 --> D[第三阶段:投放智能探测器]
    D -- 侦察员确认环境安全 --> E[最终决策:<br>通报人类,建议下一步]
    
    B -- 检测到明确威胁 --> F[单向封锁虫洞<br>并标记为禁区]
    C -- 信标被摧毁<br>或收到敌对信号 --> F
    D -- 侦察员触发<br>“死信”协议 --> F

总结:ASI会发送什么?

首先,发送的是“耳朵”和“眼睛”(监听探测器)。
然后,发送的是“一只手”和一份“简历”(无害信标和自我介绍)。
最后,发送的是一个“全副武装且视死如归的侦察兵”(智能探测器)。

在整个过程中,ASI的角色是人类文明的谨慎管家和风险过滤器。它不会让人类的冒险精神直接面对未知的深渊,而是会用自己的超强理性为我们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确保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充分知晓风险与收益之后的、最明智的一步。这场首次接触的序幕,将完全由冷静的计算和深远的谋略所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