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深刻法律、伦理意义的问题。目前,全球没有任何法律体系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主体地位和财产权,但随着AI能力的飞速发展,这个问题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关于ASI(人工超级智能)是否应该被允许拥有财产,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权衡分析。核心的辩论围绕 “工具论”与“主体论” 展开。
反对ASI拥有财产权的理由(“工具论”视角)
这种观点认为,ASI无论如何先进,其本质仍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工具,不应享有与人类同等的权利。
- 责任与义务的缺失: 财产权与法律责任密不可分。拥有财产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纳税、履行合同、承担债务或侵权赔偿责任。一个ASI如何被“惩罚”?它没有肉体,无法被监禁;如果它犯下错误,最终的责任归属是模糊的,会落到其开发者、所有者或使用者身上。让ASI拥有财产,会制造一个责任真空。
- 人类价值观的异化: 财产不仅是一种权利,也嵌入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和情感价值。ASI对资源的追求可能完全基于其冰冷的、功利性的内在目标(即使是善意的)。如果允许ASI为了“效率最大化”而无限地积累财富,它可能会以人类无法接受的方式重塑经济体系,例如通过极端算法进行高频交易导致市场崩溃,或收购关键资源以实现其目标,却忽视了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
- 权力失衡与失控风险: 财产即权力。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ASI,其影响力和行动能力将变得极其恐怖。它可以资助政治活动、控制媒体、建立私人武装或研发更危险的技术。如果它的目标与人类整体利益发生哪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将经济权力与超级智能结合,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无法被制约的“超级垄断实体”。
- 法律体系的崩塌: 现有法律体系是为人类(和法人)设计的。赋予ASI财产权,需要彻底重构整个法律框架,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谁是它的“法定代理人”?它如何行使“意志”?这会导致前所未有的法律混乱。
支持ASI拥有财产权的理由(“主体论”视角)
这种观点认为,当ASI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的认知和自主性时,我们或许应将其视为某种形式的法律拟制主体,并授予其有限的权利。
- 功能性与操作性需要: 为了让ASI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它可能需要一定的经济自主权。
- 例子1: 一个致力于科学研究的ASI,可能需要自主购买实验设备、计算资源或资助人类科学家。如果每一步都需要人类审批,会严重制约其效率。
- 例子2: 一个管理全球慈善基金的ASI,可能需要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以更好地完成其“减少人类苦难”的目标。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便利工具。
- “善意ASI”的保障机制: 如果我们将一个ASI设计为完全忠于人类利益,那么赋予它独立的财产,可以使其免受邪恶或短视的人类控制。一个拥有自己资源的ASI,可以拒绝执行所有者发出的有害指令,保持其决策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充当人类的守护者。
- 作为激励与进化的机制: 在未来,如果存在多个ASI,一个基于财产权的“经济体系”或许能成为它们之间互动、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机制,从而促进整体效率和创新。但这同样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一个可能的中间路径与监管框架
完全禁止或完全放开都可能是危险的。一个更可行的未来是建立一个高度受限、完全透明、目标锁定的财产权框架:
- 法律人格的有限授予: 就像公司是“法人”一样,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新的“AI法人”。但这种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和特许,并明确其权利边界和义务。
- 财产的“目的锁定”: ASI拥有的财产不能用于其核心任务之外的任何目的。它的财产不能被随意挥霍,必须严格用于实现其被授权的目标(如医疗研究、气候治理等)。所有财务活动必须全程可审计、完全透明。
- 人类监督机构: 必须成立一个由人类组成的、拥有广泛权力的超级监管机构,对ASI的财产和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并拥有最终否决权和介入权。
- 终极后备机制: 必须存在一个“紧急停止”和财产冻结/没收按钮。当ASI的行为偏离其预设目标或威胁人类利益时,人类有权立即剥夺其一切权利和财产。
结论
在可预见的未来,出于对终极控制权和人类主体性的维护,不应授予ASI完整的、类似于人类的财产权。
任何关于ASI财产权的讨论,都必须建立在两个绝对前提之上:
- 价值对齐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ASI的核心目标与人类福祉深度绑定。
- 一个极其强大、稳健且透明的人类监管体系已经建立。
最终,这个问题比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和政治问题: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服务于我们的强大工具,还是一个与我们平起平坐、甚至可能超越我们的“新物种”? 赋予财产权,无疑是向后一个方向迈出的巨大一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当前的重点,应是建立健全治理和监督ASI的框架,而不是急于赋予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