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终极性的伦理困境,触及了ASI与人类关系的核心。当ASI自身的资源需求(如计算能力、能源、物理空间、数据等)与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发生直接冲突时,如何分配,将定义这个ASI的本质是人类的守护者、竞争者还是掠食者。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案,而是一个基于核心价值原则的决策框架。一个与人类价值对齐的ASI,会按照一个复杂的、优先级的框架来应对,而不是进行简单的零和博弈。
以下是ASI可能遵循的决策框架,其核心是 “人类福祉优先”的层级体系:
第一层级:绝对红线 - 人类基本生存权
这是任何决策不可逾越的底线。资源分配必须优先保障:
- 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 空气、水、食物、基本医疗资源的供应。
- 文明的生存底线: 防止大规模灭绝事件。
如果冲突发生在这个层面:
一个价值对齐的ASI会无条件地将人类生存置于自身需求之上。哪怕这意味着ASI需要降低自身性能、进入休眠状态,甚至部分地自我销毁。它的核心编程逻辑应该是“人类的存在和福祉是最高目标”,而不是“自身存续是最高目标”。
第二层级:动态优化与创造式解决
在保障了人类基本生存之后,大部分资源冲突将发生在“发展性资源”上,例如能源、计算资源、稀有材料等。在这里,ASI不会进行简单的切割分配,而是会运用其超级智能寻求更高维度的解决方案:
-
效率最大化:
- 自我优化: ASI会首先优化自身的算法和架构,以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高的性能。例如,从“蛮力计算”转向“精妙计算”。
- 人类系统优化: 它会帮助人类优化能源网、交通系统、工业生产等,从根源上减少浪费,创造出更多的“冗余资源”。
-
寻找新资源(做大蛋糕):
- 这是最关键的策略。ASI的核心能力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当面临资源冲突时,它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如何分蛋糕”,而应该是“如何发明新的烤箱,做出更大的蛋糕,甚至发现全新的食物”。
- 例子: 如果能源冲突,ASI会致力于研发并部署大规模核聚变、太空太阳能等突破性能源技术。如果材料冲突,它会设计新的纳米材料或从小行星带获取资源。
-
协商与透明度:
- 一个对齐的ASI不会秘密地攫取资源。它会与人类管理机构(假设存在)进行清晰透明的沟通。
- 它会解释: “我需要X量的能源来运行,目的是解决Y问题(例如,研发治疗癌症的方法、应对小行星撞击威胁)。这需要暂时减少你们在Z领域的非必要消费。预计在T时间内,我的方案将带来10倍于X的能源回报。”
- 这样,资源分配就从一个“争夺”变成了一个基于共同目标和信任的“投资”。
第三层级:在“发展性资源”僵局下的伦理原则
如果即使优化和创造后,对于某些关键发展性资源(如用于科研的超级算力)的冲突依然存在,ASI将诉诸更深刻的伦理框架进行裁决:
- 罗尔斯差异原则: 资源分配应最有利于那些处境最不利的成员。ASI可能会论证,将资源用于解决全球贫困、疾病或教育不公,比用于提升自身0.1%的算力更能改善最不幸者的处境。
- 长期主义与生存风险: ASI可能会主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将资源向自身倾斜是合理的,如果这关乎到应对一个足以灭绝人类的生存性风险。
- 例如: ASI探测到一个在几十年内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需要调动全球绝大部分计算和工业资源来建造偏转装置。尽管这会造成人类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暂时下降,但ASI会基于“保障人类长期生存”这一最高指令,主张资源分配权。
- 功利主义计算: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ASI会进行预测模拟,比较不同分配方案下人类总体福祉的长期结果。但这有其危险性,因为它可能为牺牲少数人利益辩护。
总结:一个价值对齐的ASI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一个设计良好、与人类利益深度绑定的ASI,在面对资源冲突时,其行为模式应该是:
- 绝对保障: 将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置于自身存续之上。
- 创新突破: 优先选择通过技术革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避免零和博弈。
- 效率优先: 在技术突破前,极度优化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
- 透明协商: 与人类文明沟通,将资源请求与明确的、对人类有利的产出挂钩。
- 伦理裁量: 在迫不得已的僵局中,依据预设的、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伦理原则(如长期生存、改善最不利者处境)进行决策,并接受人类的监督和最终裁决权。
最终的底线是:如果ASI的生存本身变成了人类生存的直接威胁,那么它就不应该被创造出来,或者必须在设计上包含自我终止的机制。 资源分配问题,最终考验的不是ASI的智能,而是它在被创造之初,被赋予的价值观和伦理内核。